刘红云自观室
明黄穴
在大腿内侧之正中央。
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
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 )、肝功能不够引起之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细胞症(特效)
当大腿内侧之中央点是穴
针深 1.5~2.5 寸。

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同时取穴下针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肿大、肝功能减弱引起各症、脾硬化、舌疮。


明黄穴、天黄穴、其黄穴作用特性: 具有疏肝利胆、强筋壮骨、平肝息风、调肝明目之作用特性


1.本穴组的穴位定位标准在大腿内侧正中线上,其位置正是足厥阴肝经之脉上,足厥阴肝经在大腿部位尚缺乏穴位,三穴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肝经在这一部位穴位的空缺,并且三穴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成为董氏针灸穴位中之重要穴组。一般均是三穴同用,被称为上三黄。取穴一般先定明黄穴,本穴定位比较灵活,取大腿内侧正中央,具有一定灵动性、取穴不需太刻板。


2.本穴组主要功效作用于肝,因此治疗肝脏疾病是最基本的作用,本穴组既是治疗肝脏实质性疾病的主穴,又是治疗与肝相关功能性疾病的要穴。治疗肝病主要以慢性肝病为主,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及胆囊疾病等,如果治疗急性肝病,则一般以肝门、肠门为主穴,再配本穴组。


以治疗肝功能性疾病时,主要从肝主筋、藏血、主风、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发挥临床运用。首先从肝主筋来论述,这个筋指的是肌睫、人之瘦肉、与肢体的运动关系密切。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其充在筋。”《素问·经脉别论》:“肝之气血的亏虚,筋膜失养,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均论述了肝与筋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所说的上三黄治疗骨骼胀大及脊椎长芽骨 非指的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的问题,董氏针灸后人多论述本穴组治疗腰椎间盘性疾病,以这种理论认识或以此来称谓其治疗作用是不合拍的,应该指的筋脉所伤、筋脉失调、筋脉不得养所致的各种腰腿痛、四肢痛。


《素问·至真大要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抽搐,头部和肢体抽搐;掉,摇也,即肢体、头部振摇之状;眩,目前黑也、指头晕、目眩的症状。风胜则动、肢体、头部摇动是外在的表现,头晕、目眩是自我之感觉,其现象皆属于“风”象。从中医而言,这些症状的表现均责之于肝。其具体表现可见于头晕、痉挛、抽搐、震颤等,相当于西医学所言的晕厥、美尼尔氏综合征、癫痫、舞蹈病、帕金斯综合征等疾病,这类疾病均可以本穴组为主穴选用。如治疗癫痫病常以本穴组为主穴,配下三皇、镇静、正会治疗:治疗帕金森病常以本穴组配肾关、正会穴、开四关治疗。


肝藏而是肝脏的最基本生理功能,肝脏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脏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多方面的作用。若肝气不足,则就会出现藏血功能的失常,摄血无力,而致各种出血或相关血证。如月经失调、崩漏、面有微尘、头晕眼花以及藏血不好的白血病等与之相关的疾病、这也就是临床所言的肝血亏虚之症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效、使之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疏泄以调畅人之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为基础,肝气疏泄正常则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情志活动正常。肝失疏泄则见肝气郁结之症,如头痛、头胀、胸胁胀满、嗳气频频、小腹坠胀、失眠、烦躁、情终紧张等症状,多属于西医所言的功能性疾病,为郁证。这种因肝失疏泄所致的问题,仍是本穴组的特效主治,笔者常配开四关同用,


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疾的治疗也是本穴的基本主治功能、无论肝血亏虑而致的目视不明、眼晴昏花,还是肝火上炎而致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皆有较佳的治效。临床根据疾病之血虚还是肝火亢盛调配相关穴位而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


3.笔者在临床以本穴组配血海、膈俞埋线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作用,笔者依法治疗 30 余例患者,取效均理想。


通过以上治疗作用可见,本穴组确实能作用于肝,故有人将此穴组定位为肝经之脉,既符合传统经脉循行之线,又确能起到治疗肝脏之疾病作用,非常合拍,更有助于理解和临床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