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云自观室
木留穴
在第3跖(zhi)骨与第4跖(zhi)骨连接部之直前凹陷中,跖(zhi)骨与趾关节1.5寸
肝神经、脾神经
白细胞症、脾肿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
当第 3 跖(zhi)骨与第 4 跖(zhi)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距木斗穴后1寸处是穴。
针深 3~5 分

木斗穴、木留穴作用特性: 具有补脾养血、疏肝和胃、调和气血之作用特性。


1.通过传统经络来看,本组穴应处于足阳明胃经之脉上,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以下中趾外间。”可见本部位完全是在足阳明经脉,


在传统针灸中,这一部位无穴位,本穴组由此弥补了这一缺陷。


董师将此穴组定位于肝胆,其穴名定为“木”,其神经相应为肝脾神经,其治疗作用于肝脾。


由此可见董师设穴思想独到,考虑周密全面,完全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


在《金匮要略》中曾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必伤脾,因此肝脾同治,见肝之病要强脾,防止进一步传变,肝病多伤及脾,所以肝脾同调的穴位实属必要,、


所以在经络中肝脾经均起于足大趾上,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传变,本穴组在这一作用特性中是其他穴位无可比拟的,是肝脾同病的要穴。在临床中本穴组很少单独分开用穴,多二穴同用。


2.传统针灸中在此处早有经外奇穴所用,名为肝大新穴,治疗肝脾肿大。此部位在国外也有相应穴位,被称为脾大穴,也用于治疗肝脾肿大疾病。


通过这些临床运用来看,本穴组治疗肝脾肿大的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并是众多医家经过长期临床所验证的经外特效穴,通过临床推广运用,作用疗效确实满意。尤其对脾肿大作用特效,在临床常配足三重穴及脾肿穴同用。


如笔者所治疗的一患者,男性,脾肿大数年,近几年因婚姻多次变故,加之工作劳累,脾肿大明显加剧,并出现明显症状,曾于国内数家大医院就诊、均建议行脾切除术、患者未采纳,经人介绍来诊,主要以上述穴位针刺,一次治疗,自我症状感觉明显缓解,10 次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3.董师曾以本穴组配腑肠穴治疗一妇人锁骨窝中长一肿瘤(经当时诊断为恶性肿瘤 ),针此穴组,一次治疗而肿瘤消,八次而愈(若是恶性肿瘤绝不会一次而消,也不会八次愈,这一点我们应该明确,当时的诊断应是一个误诊,但这说明了本穴确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之效 )。这说明本穴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特性,后在临床根据这一治疗疗效,也常用于西医所言的各种血管瘤、粉瘤、包块的临床治疗。


4.还根据对应取穴的原理、本穴组也常用于手中指及无名指麻木屈伸困难。临床常配用四肢穴和肾关穴 :针刻本穴组也能治疗耳中神经痛。


赖金雄医师言针之则立效;用于治疗缺盆部位的疼痛有特效:配足三重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痛有殊效:对因气血障碍而致的身体麻木则有特效作用、可见本穴作用非常广泛。其功效多多,难以尽述。


临床运用主要从肝脾功能来考虑本穴组的治疗作用,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及肝藏血、脾统血的功能发挥本穴组的功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