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云自观室
肠门穴
在尺骨之内侧,距豌豆骨 3 寸
有尺骨动脉之背支及尺骨神经、肝之神经、肾之副神经
肝炎之肠炎、头昏眼花。
手抚胸取穴,在尺骨内侧与肌睫之间距豌豆骨3 寸处是穴。
针深 3~5 分

肠门穴作用特性:具有通下焦、理肠道的作用特性

肝门穴作用特性:具有理中焦、调肝脏、清肝火之作用特性

心门穴作用特性:具有通上焦、补心气、调气血的作用特性



1.此穴组3 穴均应以手抚胸取穴,紧贴尺骨内缘并以向上斜刺的方法针刺。


三穴所设极有韵味,肠门穴在下部,以治疗下焦病为主,肝门穴在中部,以治疗中焦之病为主、心门穴在上部,故用于上焦病为主,本穴组所设完全是根据全息与三焦理论而设,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颇有韵味之穴组,


通过这一穴组的定位运用,再一次明证了董氏针灸非常重视全息与三焦理论的运用思想,处处彰显出这些理论观念的深入运用。


·2. 在传统针灸中以“门”宁命名之穴为最多,有 23 个穴位、凡穴位之日(yue)门者。皆有开阖出纳及直达之意,在董氏针灸中用之“门”字的含义亦相同。


肠门穴直通于肠,肝门穴直通于肝、心门穴直通于心,所以皆能调其相应赃腑。


肠门穴用于肠道疾病,尤其对急性肠炎最具特效、若肠胃炎伴有疼痛者常配用门金穴,在临床运用发现慢性肠道疾病疗效不如急性者。


肝门穴作用于肝,能调理肝脏疾病,常与肠门穴同用,为治疗急性肝病的特效穴,尤其因肝病所致消化系统亲乱者为特效,对于慢性肝病以上三黄(明黄、天黄、其黄)为主,可配用本穴。


心门穴作用于心脏,有提高心脏功能的功效,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治疗。


3. 肝门穴有清肝热、息肝火、平肝风、泻肝实的作用,有传统针灸行间穴之效,用于肝火旺盛。


赖金雄医师对此总结认为、对肝火旺有殊效,如肝脉洪大者针之,其脉立平,口苦之症状立除,其功效远胜于十四经行间穴时下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及转型阶段,社会整体具有“躁”性,情络不稳定人具多、肝火多旺盛。


一般需要抑肝火的情况较多,本穴就是首选穴,常配一 一部之木炎穴用之,可有效如鼓的作用。


4.心门穴的作用比较广泛,不仅对心脏疾病有殊效,对某些杂症也具有特效作用。本穴治疗尾椎骨尖端痛有特效。


笔者在临床曾以本穴治疗数例相关患者,取效快捷迅速,一般在 1周内而愈。


尾椎部位疼痛用肺心穴,二穴也常配合运用;对膝盖内侧痛及胸锁乳突肌处疼痛也有特效作用;本穴治疗丹毒有确实的功效,


如笔者所治疗的一下肢丹毒患者,患者女性,慢性下肢丹毒病史5 年余、经各种方法治疗乏效。来诊后先于患处瘀络及四缝穴点刺出血(交替用之),并针心门穴、四花上穴、血海穴、人泉穴,经治疗12次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