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云自观室
元道上篇

元道者,老君無上之道也。

無上者,為窮高不測,為最上之宗,故曰無上。

老君曰:其道有三上中下也。

此分三丹田,上中下也。故上有泥丸,中有赤城,下有炁海,故曰三也。

黄庭道有上中下也。

仙經曰:一偶一奇之為乎,味不再嘗(chang),偶不再舉(ju)。

諸道各有三,皆其次也。

言諸道者,不一之道。故法有多門,為煉丹而成,各相而舉(ju),或控鯉而昇天,或乘龍而上漢,或祭

醮(jiao)而朝元,或咽氣而長生,或即溯流而延命矣。仙經曰:道有萬法,俱得長生,水有千源,盡朝東海,俱長生也。

老君中道與黃庭上道比之,道有此三經,其最上者,元道也。此道至高,虛無玄妙,澹泊無為,動合自然,故學者難窺焉。

最上者,為衆經之首,妙者為諸法之門。

非上士高機倏然自悟者,不可學也。

故學者宿著道緣,志同鐡石者,陰功助佑,仙氣合成,道成歸天。

非懼(ju)於死常舉於生者,亦不可學也。

弃非道之財如冤家,離妖冶之色若仇讎(chou)者,方可與道相合。

說諸中道多慕尚而行之,與此道難合,故久不降焉。

此者若弃真求假,虽得理而難成,是不合也。

若高機上士,特然行之,則自得無量也,

此者為世人劣量淺學,選擇堅固好生惡死之人,故曰高機上士也。 (网络传译:接触少量学问,就能够明白道理,并选择坚信这些生死之观的人)

通易无量

更无多難矣,出諸廣也。

又諸道皆有師奉,皆云犯罰不一,唯此道無諸犯罰,故無師奉。

《内教經》云:為無爲,念不念,動不動。此三者真僞相參,使曲直相教,以名有犯罰也。

若諸小道,須擇山林處,乃可行之。

古高士混于塵寰,不可方可;中士隱於山林,方可不可。故元道與諸道,事有差別,法有捷門,亦無觸犯而反損,禁誡異端,虛成疾患者。此元道理合重玄,故無諸損也。

不然者有損也。

仙經曰:上道無爲,損而非損,至理自然,病而不病。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塵,湛兮或存。故無損也。

鼻引口吐,可以去呼寒熱,

老子曰:玄牝之門,此為生死之根,綿綿兮若存。能用此理即可天長地久,寒暑難侵。故呵屬其心,心無積毒,故無寒暑。

及可排積元炁。

排積者,從麤(cu)入妙,微而成之,道自降矣。若人急用求當,反剋而無功,故曰排積也。元炁者,自然之炁,來自冥冥,降自虛無,悟者有無有用,而無無不無,故曰元炁也。

閉炁可以救饑(ji)劣,通百關,治萬病,非養炁復元也,咽炁可以救虛弱,非自然充滿也。

故上士修真,妙中軆妙,出入無爲,專守一道,玄中悟玄,不失元道也。故仙經曰:鼓腮強咽,当为求死之由;閉極口奔,此是傷神之本。學道之人,切忌此也。

行炁可以潤肌膚,非常道也。

人能得志者,元炁充而有微,肌膚潤而光澤。雲行雨施,萬物滋也;炁充百脈,萬神靈也。仙經曰:無一毛不通於炁,無一節不住於神。

此道歸根復本,合於自然,故曰元道。

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大凡運用,須明三一,其炁自充,若忘而有為,終當自悟,不能返朴歸根,此是失元道之理也。

若修成者,堅筋補隨,固護五臟,清利泥丸,安靜丹臺。

人若達道,筋骨自變,返少還童。《中黃經》曰:肌膚霜白筋骨青,地府除籍天錄名,坐察陰司役鬼神。得元炁精爽,恬淡自然,天地護衛,毒物不行,主疾不生。《黃庭經》云:骨青筋赤軆如霜,七竅去不祥,永得安也。

六不妄入,三不妄出者,此道也。

大凡修道,切忌六欲,内關于心,濁亂於神,濁於心,滯於炁,六欲動,起六情,六情動,動而六根濁,六根濁而六情染,六情染而與真道遠矣。三不出者,三丹田中三元正炁不可妄而施泄,為三丹田中有三元,三元凝而成三一,三一化而生三魂,三魂變而都萬神。萬神者,元道陽神也。故元神而成炁,炁結而成精,精化而為萬神,故曰神。神者,炁也。炁者精,精者道也,道者物也。老子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不可忘物。仙經曰:施炁於人,能生其人;留炁於身,能生其身,故不妄出也。《皇庭經》曰:若當决海百瀆傾,葉去樹枯失青青,故不得出也。

穢濁盡出,真炁徜徉,身騰太空,上為真人。自古登真者,皆因此道也。

穢濁出者,謂久久而行,方得大道,五穀滓穢,自然頓絕也。仙經曰:子欲不死,腹中無滓,故曰盡出也。